最近2025年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到家里,家长群里问得最多的就是:“哪的大学好考?哪所学校招得多?哪些专业学费贵得离谱?”今天咱就根据教育部数据、高校官网信息,聊聊今年高考的三个“最”——这些数字不是纸上的统计,都是明年报考能用上的实在信息。
第一个最:广东本科招了30万出头,高考大省扩招背后有“门道”
今年本科招生人数最多的省份是广东,招了30.39万人,比第二名河南多了快2万。这数字啥概念?2024年广东本科招了28.1万,今年直接涨了8.1%,差不多多塞下一个普通一本的总人数。
但您可别觉得广东考生就轻松了。我带过的广东考生小张跟我吐槽:“我考了580分,在省内只能冲公办二本的热门专业,去年同样分数还能试试广工的冷门工科。”数据也能印证——广东今年高考报名78万人,其中公办本科只录了12万,录取率15.4%,和去年差不多。多出来的名额大多给了民办本科和独立学院——也就是说,广东虽然招得多,但好的公办学位竞争反而更“卷”了。
广东为啥猛扩本科?我翻了翻《广东省“十四五”教育发展规划》,里面写得明白:为了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这几年广东新建了广州交通大学、深圳理工大学等7所本科院校,还要求现有高校往制造业、数字经济这些紧缺领域多招生。说白了,扩招不是“放水”,是为了给本地产业输送人——考生要是想抓住机会,得盯着计算机、智能制造这些“扩招大户”专业。
第二个最:长沙理工招了1万多,招生“大户”里藏着“捡漏区”
今年招生规模最大的高校是长沙理工大学,招了10884人,比去年多了800,成了省内招生的“扛把子”。河南科技大学、河南理工大学也不遑多让,招生数都过了1万。
这些招生“大户”的专业分布,其实有讲究。就拿长沙理工来说,2025年招生计划里,土木工程、机械设计制造、智能建造三个专业占了总名额的40%,其中智能建造还是今年新增的,一下扩了1000人。有高校招生办的老师跟我聊过:“这和湖南的‘三高四新’战略分不开,省里要建交通强省、智能制造高地,高校就得给产业输送‘对口兵’。”
对考生来说,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。河南考生李妈妈跟我讲过她孩子的例子:“孩子考了550分,在省内只能上二本,填志愿时我让他冲了河南科技大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(非热门方向),结果真录了。”后来我看数据才发现,这些招生多的学校为了完成计划,冷门专业的录取分往往比同校热门专业低20-30分——对压线考生来说,“冲招生大户的冷门专业”,可能比“冲小而精院校的热门专业”更稳当。
第三个最:70万学费的临床药学,高学费专业得算“经济账”
今年学费最贵的专业,得属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临床药学(中外合作办学)——国内每年2.8万,去英国合作院校读的话每年29万,5年总学费快70万。这啥概念?202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5.18万,普通家庭不吃不喝得攒13年才能凑够。
但学费贵也不是没道理,背后是“高门槛+高回报”的筛选逻辑。天中这个专业今年录取线598分(超一本线65分),毕业生去向报告显示,85%的学生毕业后要么去全球前200的医学院深造,要么进国内三甲医院的国际医疗部,起薪普遍2万/月以上。学校招生负责人说得直白:“我们筛的不只是分数,还有家庭的经济承受力和职业规划。”
不过高学费专业也有“坑”。去年有位山东家长跟我诉苦,花了40万让孩子读某中外合办的生物专业,结果毕业时发现国内药企根本不认海外课程,最后只能跨专业考公。所以选这类专业,一定要查三点:合作院校是不是QS前200(别被“国际”俩字忽悠)、课程能不能对接国内职业资格(比如医师执照)、往届毕业生到底去了哪(别只看“深造率”,要看具体行业)。
这三个“最”,明年报考怎么用?
今年这三个“最”,其实能帮咱们看透高考录取的三个趋势:
第一,大省扩招≠好考。广东、河南这些人口大省扩招,主要是为了匹配本地产业需求,考生得盯着“政策倾斜专业”冲,比如广东的数字经济、湖南的智能制造,这些专业名额多,机会也多。
第二,招生大户有“捡漏区”。像长沙理工、河南科大这类招1万人以上的学校,冷门专业的录取分往往比同层次院校低一截,压线考生可以重点关注,说不定能“低分上公办”。
第三,高学费专业要算“经济账”。70万不是小数,建议家庭年收入20万以上、且孩子明确想进国际医疗领域的考生考虑,否则容易“钱花了,回报没跟上”。
最后想跟家长们说,这些“最”数据不是用来制造焦虑的,是帮咱们更清醒做选择的。我带过的学生里,有家长盯着扩招专业捡漏成功的,也有盲目报高学费专业后悔的——报考这条路,得结合孩子分数、家庭情况、职业规划一起看。您家孩子今年报考遇到过类似情况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咱们一起把报考这条路走得更稳当。
郑州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,郑州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,股票加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